Penang Road Famous Teochew Chendul
鄭景貴,原名嗣文,號愼之,生於1821年,客家人,原籍為廣東增城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,他奉母命到南洋寻父。後來,他跟隨父親在霹靂州經營小生意。憑著他的機智,生意漸有起色。不久,霹靂州拉律發現錫礦,鄭家率先前往開採,成為太平的開埠先鋒。1860年至1884年期間,他率領海山黨萬餘人,勢力橫跨檳城、太平兩地。除了錫礦場以外,鄭景貴也經營賭館、烟管(鴉片館)、酒館、當鋪等等。他曾倡建增龍會館,興辦...
View Article槟城亚依淡巴刹叻沙
“知食份子”林金城曾在《金寶亞參叻沙》一文寫道:“亞參叻沙是檳城馬來人的傳統粉食,這毋用置疑,我們現在吃到的是早年娘惹的改良版,除魚肉多一點外,也加入華人特色的蝦膏。在全馬,甚至東南亞許多國家,都不難找到Laksa這民間小食,而且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料理手法與素材特色,亞參叻沙只是其中一種,故鄉在北馬檳城一帶吧了。對南洋歷史及其飲食文化有所涉獵的朋友,或有聽聞Laksa一辭源自古印度梵文Laksha,...
View Article金叻沙 Kim Laksa
自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(CNN)旗下的CNN Go將檳城亚参叻沙評選為“全球50大美食”,並將Asam Laksa列爲“檳城十大街頭美食”以後,檳城叻沙早已名揚天下,成爲檳城人、國内外遊客爭相去嘗試的道地美食。另外,美國網絡報章《The Huffington...
View Article汕頭街古早味火炭曼煎糕
或許有很多人都是趁入夜以後,才選擇到汕頭街尋找美食。早晨的汕頭街,確實沒有夜晚般熱鬧,卻可以讓人放下腳步,仔細地欣賞老街的一景一物,深入地體味喬治市的人情世故。在清晨的汕頭街,依舊可以看見許多老舊的攤販,在售賣著各種傳統小食,如炒粿角、經濟粉、曼煎糕等等。炒粿角攤和曼煎糕攤是兩個相鄰的攤位。除了同在汕頭街以外,炒粿角與曼煎糕的攤主,更是難得依舊堅持傳統老方法製作的老行業——他們不使用快速的煤氣爐,而...
View Article淡汶蝦姑鄉海鮮 Tambun Mantis Shrimp Village
在印象当中,武吉淡汶是一座面积不大,却集中了许多海鲜餐馆的小镇,並且以吃海鮮很便宜著稱。殊不知,淡汶原來是一座開埠已有一百多年的古鎮。這座聚集了大多數潮州移民為主的小鎮,曾在甲必丹許武安的帶領下,被開闢成北馬最大的甘蔗園。換句話說,在大馬糖王郭鶴年發跡以前,許武安已經成為了北馬糖王。許武安能繼承了父業的經濟實力和社會關係,在威省一帶建立起威信。他自幼受英文教育,精通英文至於,還聘請洋人作經理。拉律之...
View ArticleLorong Seratus Tahun (Sunway Putra Mall Branch)
檳城是一座富有歷史的城市。檳榔嶼這個地方名字最早出現在15世紀中,在《鄭和航海圖》一書之中也能找到檳榔嶼的蛛絲馬跡。直到1786年,來自英國的萊特抵達檳榔嶼的東北角,并以英國喬治三世(George...
View ArticleEat @ J's Cafe
2014年,墨爾本(Melbourne)被CNN列入世界八大咖啡城市之一。著名旅遊網站Booking.com的全球用戶調查結果,墨爾本贏得最多票數。由此可見,墨爾本的咖啡文化已是世界公認,成爲全球咖啡爱好者的天堂。根據澳州旅遊局的官方網站指出,墨爾本港口輸入的咖啡豆數量在過去十年間增長了約7.8倍,同時平均每天處理30噸咖啡豆,相等於每天沖泡了三百萬杯咖啡。喝咖啡已經由一種習慣演變為一種文化,成爲這...
View Article镒記中西菜館 Restaurant Yut Kee
最初有眼不識泰山,並不清楚镒記這家店。因為Capsquare的關係,誤打誤撞去到镒記的舊店,接著搜尋了資料才知道镒記的歷史。當許多老行業都已經被發展的洪流淘汰以後,經營至今已有80多年歷史的老kopitiam,堪稱是少數能夠生存下來的奇蹟。辦公室就在附近的《東方日報》曾採訪過這家吉隆坡人的老字號:鎰记是於86年前由現任掌陀人的爺爺李大鎰所創辦。在上世紀20年代,即英殖民時期,爺爺從海南島南下到馬來半...
View ArticleBrewyard Coffee
1970年代,森那美集團(Sime Darby)將旗下的油棕種植業開發土地重新發展成爲社區,並以“SS”的社區代號,為當時的新社區Subang Jaya劃分出不同的區域。在過去的30年間,Subang Jaya迅速發展成爲人口稠密區,SS15 更是金融業者盤踞的地區,同時也是Subang...
View ArticleEspression8 Cafe
鄰近雙威大學有一個以汽車維修店居多的汽車城。週日來到這裡,看見被荒廢在路邊的車骸和佈滿柏油路的黑油,有令人誤以為自己到了一座荒城。繼Garage51之後,這裏便陸續冒出許多以大學生為市場的新興咖啡館。它們皆以不同的風格作賣點,意圖吸引附近的年輕人。以門牌8號為自己命名的Espression8 Cafe,於今年2月初開始營業,并在同月24日正式開張。它就坐落在大學生們最常到訪的Rock...
View Article后巷肠粉记
“後巷腸粉記”的位置就在Taman Sea的某一排店屋。它背對著繁忙的LDP,被埋沒在人潮比較稀少的商業區,所以顯得比較寧靜。特別是到了夜晚,這裡更顯得寂靜。除了距離比較近的苦瓜菜館及海南咖啡店之外,附近的商鋪幾乎都提早打烊。營業至深夜十點的“後巷腸粉記”,在燈火灰黃的環境下,有幾分躲藏在後巷的淒涼感。所幸“後巷腸粉記”店外掛著的霓虹燈招牌,照亮了漆黑的夜晚。Taman...
View ArticleLush Cafe
以華人居多的Setia Alam,從來不乏海鮮餐館或茶室。每到了用餐時間,商業區内的各家大餐館都會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樣子。相對來説,西式咖啡館的風潮在這裏盛行的速度比較慢一些。就目前而言,該區内的咖啡館數量屈指可數。於今年開始投入營業的Lush Cafe,是Setia Alam最新的咖啡館之一。1月份開始營業的Lush Cafe,位於Jalan Setia Prima C...
View ArticleKorean Bbq San Nae Deul 산내들
Oasis Square與Setia Walk固然相隔一方,卻有很高的相似度。建築物圍繞著中樣的水池,景象看似浪漫之餘,還能聽見淙淙流水聲。一時之間,心裡會產生一種不像踏在國土的妄想。開發已有幾年之久的Oasis...
View ArticleMorganfield, eCurve
您是否知道,一直以美式西部牛仔風格和形象示人的Morganfield's,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大馬產品?Morganfield's大約於四年前起家,目前在本地共有8家分店,其中包括Pavilion、Publika、eCurve、Sunway Pyramid、Gurney Paragon、Queensbay...
View ArticleHelen Kitchen
不知從何時起,原本寂靜的Aman Suria突然竄起了許多新的餐廳。有的門庭若市,有的門可羅雀。於今年七月開始投入營業的Helen's Kichen,就是其中一家新冒起的餐廳。餐廳的招牌雖然以英文名字掛帥,但Helen's Kitchen是個主打檳城及本地美食的新餐廳。 Helen's KitchenG-36, Aman Suria, Jalan PJU 1/45, PJ.Tel: 03-7887...
View Article臺北臺北 Taipei-Taipei
說到臺灣餐廳,全吉隆坡及雪蘭莪州似乎沒有太多的選擇,也始終沒有日本餐廳般普遍。曾經流行過的“Little Taiwan”這家店早已銷聲匿跡好一段時間;後來進駐的蓬萊茶房成爲了主流,陸續開了好幾家分店,生意蓬勃發展。以西餐廳爲主的Publika,其中餐廳只集中在EAT Food Village,像是比較有規模的新上海、阿業靚湯、湯師傅等等。店面設立在Publika外的臺北臺北...
View ArticleSpitalfields Gastrobar
Spitalfields位於倫敦東區。在14世紀時,該地區被稱作“Spittellond”。這塊土地原本屬於主教門大道一家叫做St Mary Spital的女修道院或醫院,因此這裡先後更改名字為“The Spitel Fyeld” 、“Spyttlefeildes”、“Spittle Fields”,最終被命名為“Spitalfields”。據稱,“Spital...
View Article